- 五根
- pañcendriyāṇi.(1) The five roots, i. e. the five organs of the senses: eyes, ears, nose, tongue, and body as roots of knowing.(2) The five spiritual organs pr positive agents: [lang id =1028]信 faith, [lang id =1028]精進 energy, [lang id =1028]念 memory, [lang id =1028]定 visionary meditation, [lang id =1028]慧 wisdom. The [lang id =1028]五力 q. v. are regarded as negative agents.* * *五根的根, 是能生之義, 也有增上之義, 如草木之根, 能生干枝花果。 五根的根, 又有淨色根與浮塵根的分別。 浮塵根又名外根, 是四大粗色所造, 就是我人彼此可見的眼睛、 耳朵、 鼻子、 舌頭、 身體五種感覺器官。 但這是外在的根, 沒有生識的功能, 其作用在於扶持內根, 故又名扶根塵(扶持內根的塵法)。 淨色根又名內根, 也稱勝義根, 是一種透明的、 清淨的物質, 是淨色四大所造。 淨色根為生識之處, 以現代的科學智識來看, 此即為神經纖維及神經細胞。 佛書中有形容外根的偈子, 曰: ‘眼如葡萄朵, 耳如卷菜葉, 鼻如雙垂瓜, 舌如新偃月, 身如腰鼓顙。’ 《俱舍論》載: ‘五根者, 所謂眼、 耳、 鼻、 舌、 身根。’ 見分釋條。* * *◆﹝出法界次第﹞ 謂修行之人修四念處觀, 雖善萌微發, 根猶未生, 根未生故, 善萌易壞。 今修五法, 使善根生, 故以根為名也。 (四念處者, 一觀身不淨、 二觀受是苦、 三觀心無常、 四觀法無我也。 ) 〔一、 信根〕, 謂信於正道及助道法, 則能出生一切無漏禪定解脫, 是名信根。 (正道者, 即四念處觀也。 助道者, 即五停心之觀也。 無漏者, 因修禪定不落生死也。 ) 〔二、 精進根〕, 謂既信四念處正觀及諸助道善法, 倍策精進, 勤求不息, 是名精進根。 〔三、 念根〕, 謂但念正道及諸助道, 一心觀想, 不令邪妄得入, 是名念根。 〔四、 定根〕, 謂攝心正道及諸助道, 一心寂定, 相應不散, 是名定根。 〔五、 慧根〕, 謂四念處之慧, 為定法所攝, 內性自照, 不從他知, 是名慧根。 ◆根即能生之義, 謂此五根, 能生一切善法也。 一、 信根, 謂信於正道也。 二、 精進根, 謂修正法無間無雜也。 三、 念根, 謂於正法記憶不忘也。 四、 定根, 謂攝心不散也。 五、 慧根, 謂於諸法觀照明了也。* * *1.指眼等之五根, 眼根能生眼識, 耳根能生耳識, 鼻根能生鼻識, 舌根能生舌識, 身根能生身識。 2.信根、 進根、 念根、 定根、 慧根、 因此五法是生聖道的根本, 故名五根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